很多人年纪一大,就会遇到一个尴尬的问题:手开始不听使唤。明明想写一行端正的字,却发现笔迹歪歪扭扭,甚至手会不由自主地颤抖。有人笑称是“老了手不稳”,有人觉得是“累的”,于是就没太放在心上。但如果这种情况频繁出现,尤其伴随字迹越来越小、越来越乱,就要小心了——这可能是帕金森病早期的信号。别以为这是少数人的问题,据统计,我国已有超过300万患者,但早期能被及时发现的人却不多。
很多人一开始都把手抖归结为“紧张”或“低血糖”,但帕金森病的手抖其实有一些很典型的特点:
静止时更明显平时安静坐着时,手指像在“搓丸子”,可一旦握住杯子或拿东西,反而抖动会减轻。
写字越来越小医生常用“写字测试”来判断:要求患者写几句话,帕金森患者的字迹往往会越写越小,甚至小到自己都难以辨认。
动作变得迟缓除了手抖,很多患者还会感觉“反应慢了”,从扣纽扣到拿筷子,都不如以前灵活。
这3个表现常被医生用来初步判断帕金森,而不少人恰恰忽视了,直到影响生活才去就诊,结果错过了最佳干预期。其实,早期发现,治疗和康复效果会好很多。
手抖并不等于帕金森,很多人因此陷入焦虑。事实上,医生会从多个角度来区分:
生理性手抖:比如紧张、喝了咖啡、熬夜过后,也会出现暂时性的抖动,一休息就好。
特发性震颤:这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,也会导致手抖,但一般是双手一起抖,且在拿杯子、写字时更明显,而不是静止时突出。
甲状腺功能亢进:甲亢患者由于代谢过快,手也可能一直抖动,还会伴随心慌、多汗、体重下降。
所以,如果你只是偶尔手抖,不必过度担心,但如果长期存在、逐渐加重,尤其伴随字迹变形、动作变慢,就该尽早去神经内科排查。
帕金森不是只有手抖,它背后的信号更复杂,很多人没有留意:
走路变小步:本来大步流星,结果走着走着步子越来越小,好像被“钉住”一样。
面部表情减少:有的人看起来“面无表情”,其实不是不开心,而是面部肌肉僵硬,笑容变少。
嗓音变轻:说话声音越来越小,别人总让你“说大声点”,这可能不是性格问题,而是声带肌肉控制下降。
这些细节往往比手抖更早出现,但容易被家人误以为是“老年人正常退化”。其实,正是这些信号帮医生做出更准确的判断。
写字越来越歪,手抖停不下来,也许不是小问题,而是身体在发出“求救信号”。帕金森虽然目前无法根治,但早期发现、规范治疗能极大延缓病程,帮助患者维持生活质量。千万别因为觉得“丢人”或“年纪大了正常”而耽误。记住:及时去医院检查,比自己猜来猜去要靠谱得多。健康这件事,真不能等。
汇盈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